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工匠”
2017年03月07日 08:3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鞍钢 王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重提“工匠精神”,呼吁“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是企业的金色名片,更是国家实力的鲜明写照。
那么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它植根于怎样的土壤?在当前背景下,培育“中国工匠”又面临着怎样的时代机遇和历史使命?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曾高度赞扬过一位工匠典范,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工匠往往是专注、专攻某一领域,进而成为该领域专才、专家的人,尤其强调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精益求精”。作为13亿人民中的一分子,我们靠什么来报国?不能光靠热爱、靠热情、靠满腔热血,更要靠智慧、靠技术、靠精益求精,真正做到技术为民、质量报国。重提“工匠精神”,是对“劳模精神”的挖掘继承、发扬光大,鼓励广大从业者成为与时俱进、更有突破的时代“新劳模”。
工匠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市场中来,从竞争中来,从企业中来。企业是创造国家经济财富的主体,也是工匠创新的主战场;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诞生工匠的大舞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必然会产生这个时代的伟大企业和伟大工匠。
为何当前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因为伟大时代正在缔造伟大舞台,民族复兴迫切呼唤大国工匠。从“中国制造2025”,到G20杭州峰会提出《二十国集团促进高质量学徒制倡议》,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和项目,涉及科技创新、各类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民生福祉、人力资本投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靠工匠精神,付诸实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而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薪火相传的能工巧匠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包括一系列“上天入地”的关键性技术、世界性工程,为我们实现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并跑再到技术领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和历史机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人民中的一员,工匠创造出精品之作,也创造出工匠精神,成为与中国兴盛同行的践行者、领头羊。期待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看到中国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看到中国工匠们越来越多的精品之选和匠心之作。
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