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点灯》的探索与尝试

《星星点灯》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陈兆平


2013年国庆前夕,我突然想写一本描绘500千伏变电站的长篇纪实文学,“变电站是一个小世界,几乎与外界绝缘。对外界来说,变电站有些神秘,甚至有些向往。”从这一年冬天开始,我先后前往四川省境内的28座500千伏变电站采访。但是,当我去了3座变电站之后,才突然发现这不是一件好干的活儿,变电站的设备都差不多,变电站的员工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太平凡的工作了,平凡得似乎没有故事可讲。”唯一让我继续采访下去的理由是,守护变电站的人仍然有梦想。由此,我找到了本书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梦想。同时,变电站90%以上都是年轻人,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岗位。“最初,他们的梦想很小,小到养家糊口;有时,他们的梦想很大,大到笑傲江湖。无论怎么样,有梦想就好。”因为,人的一生,“推动我们往前走的,不是困难,而是梦想。”

后来,我为《星星点灯》选择了三个关键词:“梦想、青春、成长”,构成了全书的基本脉络。

为了写好《星星点灯》这本书,我对四川500千伏变电站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守护变电站的人们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我试图寻找每一座变电站的特点以及人物的特点,寻找变电站的发展历程以及守护变电站的人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变电站蝶变的历史轨迹和精神图景。于是,我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在变电站工作的人们,他们当中有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工作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精神状态到底怎么样?他们的历史形象将如何被塑造?在采访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可以打动人的细节。我一直在想,只有细腻地将这个生命群体的“现场感”和“纵深感”描述出来,变电站才是完整的变电站。

《星星点灯》还梳理了四川有电以来的部分历史,并寻找到了四川电网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一些感人故事。四川500千伏电网从最初的3座变电站、4条线路发展到如今的48座500千伏变电站、一座换流站和一百四十一条长达12000多公里输电线路。从3到48,变化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变电站的外观、内核、人们对它的认知,以及变电站投产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同时,四川500千伏电网“是全国技术最为复杂的大电网,也是运行难度最大的电网。”海拔高、线路长——最高海拔3494米,33条线路位于高海拔地区;40条线路位于无人区和人烟稀少地区;4700公里线路位于高山峡谷之中,32条线路穿越地震带;22条线路位于风灾区。

要安全维护好四川500千伏电网,必定有不少故事,于是,《星星点灯》有了最初的构架。这本书中,没有一个名字是虚构的。我坚持了“非虚构”写作,在叙事方式上,以个人化叙述传达宏大叙事的内涵。我只写“我”眼中的变电站,“我”听见的故事,“我”挖掘出的细节。我想传达的,是我所知道的真相。

这样的写作在叙事方式上,以个人化叙述传达宏大叙事的内涵,以极其个人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书写,都是使用“我”的口吻进行讲述,以“我”的个人经历、情感 脉络、择取眼光为讲述的线路,书写“我”眼中的世界,“我”的感受与情感、“我”的认识与理解。

我的写作不是为了渲染四川500千伏变电站的神秘,而是想告诉社会各界读者,这个小世界的历史变迁以及守护它们的人们最真实的工作、生活状态,并对这些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求。我想,我写作本书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此。

2015年11月10日,北京贵都大酒店,在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文学创作座谈会上,《星星点灯》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职工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报告文学一等奖。这次评选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专家作为终评委,负责报告文学终评的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文学博士、著名文艺评论家肖惊鸿,她对《星星点灯》的评价是“作者以纯净、真诚、唯美、激情的笔法,以点带面,以电力人的青春与梦想来映衬四川电力发展的蝶变之美,彰显了成长所蕴含的深沉的精神力量。”的确,这是当代中国第一部描绘500千伏变电站的历史长卷,凸显中国经验与价值。创作之初,我就抱着这样的心态写成了这部有关500千伏变电站的长篇报告文学。

国家电网发展的历史足迹不仅仅需要一份与工程数据相关的历史档案,也需要对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全方位的探求与记录,这座巨大的文学富矿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并得以挖掘。因此,《星星点灯》只能算是一次探索和尝试,但愿能给后来者提供一个鲜活的历史文本。

2017年8月底,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拉开帷幕,“讲好中国工业故事,传递中国工业声音,树立中国工业新形象”,要求作品“以工业文化的视角,展现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偶然间从《中国作家网》看到这个消息后,我想到了自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星星点灯》,她不正好符合参赛的要求吗?从四川的500千伏变电站的发展历程写起,我选择了一个小的角度去描述,其实是对整个中国500千伏变电站的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观照。因此,这本书凸显了中国经验与价值。

当然,最终是否能获奖,我到没想那么多,重在参与嘛。我的真实想法是,获奖或不获奖,我都得继续写作,目前正在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巴塘虹:川藏联网羊皮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添加时间: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