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开红艳艳

ZPBGWX 030

 

在中国,一说到江西省,人们脑子里都会出现一种颜色——红色。

不仅是因为这块土地上有着特有的红壤,而是因为在中国革命史上,江西作出的极其特殊而巨大的奉献——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开始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许多重大革命活动都与这块土地紧紧相连,就发生在这片美丽富饶、山青水秀的地方。这片土地,也因此被称为是中国革命的热土、中国革命的圣地。

红土地是江西省自然的土质,而由于与中国革命的密切相连,和经典红色的紧紧相关,对江西的红土地之称有了更深一层的敬重而庄严的内涵,成为了进入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称谓。

光阴荏苒,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发展的今天,在这块红土地上,当地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大力弘扬革命传统,以特有的情怀致力于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让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旗高高飘扬,主动走进城市和乡村,以无比的热爱之情,用至诚的服务之意,在当年的革命圣地以浓烈的爱民、为民、服务于民的激情,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行动和力量保障电力供应,服务百姓生活,成为红土地上的又一抹动人的温暖红色,如杜鹃花开点染出一片浓烈的动人与鲜艳。 

 

井冈山上杜鹃红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假期特别长,全国人民放假五天。就在众人休息、娱乐之时,5月2日这一天,江西吉安县永和镇火龙果基地的老板刘立志却急得脑袋上直冒汗。

这一天上午11时许,艳阳高照,他的火龙果基地大棚内温度达35摄氏度,火龙果苗急需抽水灌溉。刘立志在抽水排灌时,发现抽水泵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水泵不能及时抽上水,大棚里的火龙果可就要遭殃了。那可是一年的收成啊!他围着机器检查了半天,看到大棚里的照明灯供电正常,可水泵就是不能正常运转。这可要了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想到是五一假期,刘立志没办法了,一下陷入绝望之中:“现在是假期,永和供电所哪里会有人上班呢?”他一个大男人那一下差点掉下眼泪来。

思来想去,纠结无助的刘立志试着拿起电话,拨通了吉安县供电公司永和供电所值班报修电话。

没料到的是,电话竟然有人接听。不仅有人接,而且对方还安慰他别着急,表示马上会上门来。“还真上班啊,真有人咧。”刘立志都不敢相信。不一会儿,国网江西电力(吉安)吉安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袁定琳和同事就出现在了刘立志面前。他们带着抢修器材、工器具,在火龙果基地检查了抽水泵。他们发现水泵电机根本不能运转,只会“嗡嗡”直叫。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袁定琳用钳形电流表测量水泵的三相电流,仪器显示B相缺相。他们追根溯源,排查源头故障点。经过逐一排查,他们发现火龙果基地的专变变压器B相低压桩头上的设备线夹因氧化而造成接触不良。袁定琳他们在做好安全措施后,立即更换设备线夹,迅速恢复专变变压器供电。

看到水泵正常抽水了,可以放心地给火龙果浇水了,刘立志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连连对袁定琳他们说道:“没想到五一劳动节,你们也没休息,还这么快就来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再帮你检查一下大棚内的开关、插座、刀闸、配电箱……”袁定琳他们一边检查,一边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线路和设备。

刘立志站在边上止不住地点头,这回他眼里泪花又在闪动。

他不知道的是,虽然是在假期,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可没休息:就在5月1日下午井冈山市突降暴雨,共产党员服务队成员欧阳文还骑着摩托车冲进了雨里,往葛田乡北南坑村陈大明老人家里去检查线路、看望老人,如对待同家人一般……而越是到节假日,这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就越是忙碌。

 

94年前,在江西省吉安井冈山,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巍巍井冈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一路砥砺前行。现在说到井冈山,人们都会认为它是一座神圣的山。

井冈山上生长着美丽的杜鹃花,花开时特别红艳、动人,与绿色竹林相互映,成为井冈山的一道景色。可许多人不一定知道,这方土地浸润了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啊!江西吉安有“革命摇篮”“红军故乡”之称。在革命战争年代,有18万吉安子弟参加红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4.8万吉安人用鲜血与生命染红了土地。

吉安供电公司位于井冈山山脚下,担负着吉安地区10县1市2区的供电任务,服务人口530万,供电区域2.53万平方公里。吉安供电公司有基层党委12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164个,党员总数2049人,共注册共产党员服务队86支,有队员1258名,其中共产党员853名,占比67.8%。队员中包含了计量、业扩、检修等电力专业的技术能手,覆盖了与人民群众日常用电相关的所有专业。

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从英烈们彪炳史册的功勋里,深深地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队员们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一次次勇挑重担、为民解忧,让红色的党旗高高飘扬在井冈山地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当年,毛泽东带领红军队伍来井冈山时,条件非常困难,没有电,没有照明设施。毛泽东就是在油灯下学习、写作、批阅文件的。

而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的供给都很困难。就拿用油来说,当地百姓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可当地山上产的茶油不多,红军能弄到的一点油就更为珍贵。当时,家家户户都点煤油灯。煤油灯一点,从地上到墙壁再到屋顶,常常都被油灯冒出的黑烟熏得一片油黑。可以说每到夜晚,村子轮廓的颜色比天空还黑,村民家中见不到一丝光亮。

就在那艰苦卓绝的日子里,党中央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马上熄掉。

油灯是拿一个小碗,在里面放上一些油,再捻一根细细的捻绳。捻绳大概十几厘米长,先在碗里浸湿,再取出捻绳的一头搭在碗沿边。点燃捻绳,那火苗如豆,光线很暗,但却是当地百姓生活、照亮的工具。

当时,毛泽东带头厉行节约。他住在茨坪旧居时,按支付宝本来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在一根灯芯的油灯照亮之下,办公、看书、写文章,常常忙到深夜。就是在这样的灯光下,他在井冈山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这些伟大的著作不但指导了当时根据地的斗争,还为指导中国革命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极为光辉的著作。

1934年10月,毛泽东离开井冈山根据地时,面对井冈山人民对革命的支持和帮助,面对井冈山百姓对红军的深情和厚意,他极目远眺,大手一挥,朗声说道:“革命成功了,我要给你们送个‘小太阳’”。

“当年红军为革命带来坚定的信念和动力,今天,我们要为井冈山提供坚强的电力。”说话的是国网江西电力(吉安)井冈山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廖琨。如今,沐浴着井冈山精神,工作在井冈山地区的国网江西电力(吉安)井冈山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面对脚下土地的光荣历史,倍感自豪和骄傲,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他们一次次重温革命历史,从信仰中吸取力量,一次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工作,不懈追求,在井冈山百姓心中成为了和杜鹃花一样美丽的红色风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每年,国网江西电力(吉安)的各支共产党员服务队都会来到井冈山革命英雄纪念碑前,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井冈山时期,当时位于山脚的永新县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永新有八千子弟从军,还出了贺家三兄妹等许多革命先烈。

就在永新县北田村,有一位叫贺页朵的普通农民,在他前40年的生命中,打油耕作,他没有想到自己今后能参加革命。当毛泽东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之后,他的生命改变了,在经过近五年的革命工作之后,在41岁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战斗。可是,当红军转战离开永新时,他因在一次伏击战中落下马来,受伤无法同行,他便一直以油榨坊榨油为生。并以油榨坊为依托,作为秘密据点,不断帮助红军秘密运送伤员、弹药、传递消息……在白色恐怖下,贺页朵不忘初心,他用红布将入党誓词一笔笔写了下来,并用油纸包好藏在油榨坊的屋檐之下。在写下的誓词中,他还将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年月日都写在了上面,特别写上了“北田村共产党员”的字样。这样做无疑是万分危险的,一旦查到全身性命难保。可贺页朵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一直秘密为党工作,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悄悄取出红布颂读入党誓词。他没有把入党的事告诉任何家人,也没有把自己做的革命工作四处宣扬,革命胜利之后,也没有有过任何要求,而是一辈子待在永新,守着油榨坊。直至去世多年,他为革命事业一直默默工作的事迹才被发现。

这份珍贵入党誓词珍藏了几十年,如今已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存世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内。贺页朵同志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对党无限忠诚的故事,一直深深影响和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员。

贺页朵的后代就在吉安供电公司工作。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激励党员守初心、担使命,2021年清明节,国网江西电力(吉安)信通物资共产党员服务队,请来了贺页朵的孙子贺佐武同志。贺佐武同志结合自己祖父的故事,深情地为大家讲了一堂名为《用生命守护的入党誓词——红色传家宝》的专题党史教育课。

同期,吉安供电公司党委组织本部各基层党组织和12个县级供电公司同步开展“学党史 祭英烈”活动:在吉安白鹭洲公园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党员们诵读了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追忆峥嵘岁月,合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党员们瞻仰了119位革命烈士的遗物遗像;在峡江县龙山烈士陵园,党员们自发打扫烈士陵园卫生,擦拭革命烈士纪念碑……

一次次地重温与回顾,就是一次次的精神洗礼,让所有服务队成员坚定了为百姓服务,让光明与百姓同行的誓言。现在,井冈山的百姓不仅早已用上了电,而且用上了安全稳定的电,并脱贫致富。整个井冈山地区,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最初目标——从贫困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幸福。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村”。因为村中烈士后代有11户,红军后代有7户,其中烈士李筱甫、袁文才的后人都是该村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坝上村。由于一个多月来连续行军走路,毛泽东的脚跟被草鞋磨烂了,发炎起肿还化了脓,走路很困难,当时就住在宁冈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李筱甫的家里。

李筱甫的家距离“步云山练兵场”不远。每逢晴天,毛泽东喜欢带着书本步行到练兵场对面的山路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书。

当时,粮食紧缺,野菜汤是红军们餐桌上的常客。红军战士见毛泽东吃野菜汤津津有味,很受感动。大家都说:“这野菜汤很苦,毛委员能喝,我们也能喝。”不到一会功夫,大家就把几大桶没盐没油的野菜汤全部喝光了。养伤期间,为了全面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在坝上村、洋桥湖、马沅坑一带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晚上就用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

1927年11月,毛泽东带着部队离开时,李筱甫送了600银元、36担稻谷和2O担茶籽给红军,还送了一匹白马给毛泽东代步。后来,白马伴随毛泽东走完了长征路。“李筱甫送白马”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烈士李筱甫的孙子李祖芳老人,对当年的这段往事说了又说,不过,他现在说的最多的是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故事。

2016年12月,趁着坝上村红色旅游的热度,李祖芳老人办起农家乐,取名“忆苦思甜”。看到在农家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村里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也同时存在,国网江西电力(吉安)井冈山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入村走访,主动与村民组和村民对接,挨家挨户调研农家乐经营户的用电需求,并向村民大力宣传电能替代的优点。

“全用电,这行吗?” 李祖芳不相信,“会安全?会好花钱吧?”面对疑问与顾虑,党员服务队队员挨家挨户宣讲,进门演示,还指派专人负责电能替代、线路设备改造、手续办理等业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年12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坝上村农家乐和民宿的电能替代改造工作顺利结束。全电取暖和全电厨房进入农家,坝上村农家乐进入了“全电时代”。

现在,被井冈翠竹环抱的李祖芳老人家的小院儿,阳光透过层层枝叶洒在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屋顶抹上了一层黄灿灿的颜色。李祖芳的农家乐已经完全用上了电磁炉、电蒸饭器、电冰柜、电炒锅等现代化电器设备,完全看不到过去烧柴、烧煤的痕迹。厨房里干净、整洁,房间用电也安全方便。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时常上门,他完全不用担心用电问题,大起胆子做起生意来。

李祖芳指着红米饭、南瓜汤、苦菜等,笑呵呵地说:“现在来的游客就想尝尝红军当年食物的味道,点这些的人多呢。当年,红军来到我们这里,带领百姓闹革命。现在,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就像当年的红军一样,每次我们有什么事儿,他们都来。我家煤改电后,厨房和就餐环境漂亮了。你想想,来的游客看到我这里干干净净,肯定愿意多来了,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现在井冈山发展了,来的人多了。我这里生意好,全托了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福。”李祖芳说。

 

坝上村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水温低,非常适合水产养殖。由于娃娃鱼的经济效益好,近年来村里从事娃娃鱼养殖的村民越来越多了。为助推特色农业发展,井冈山市供电公司结合娃娃鱼养殖的用电特点,走访摸底各养殖场,了解他们的用电需求,并通过开展安全用电宣传、线路设备巡检、改造老旧线路等方式提升村民用电质量,贴心服务娃娃鱼养殖户。他们和众多养殖户建立起了亲密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娃娃鱼养殖户用电“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水产养殖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水温和水分含氧量都是依靠智能电器设备调控。如果停电超过半小时,鱼类将会因缺氧而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21年3月9日一大早,井冈山市供电公司大陇供电所员工欧阳文和唐湘源,骑着摩托车赶往坝上村娃娃鱼养殖户黄瑞锦的仿生态地下恒温养殖基地,处理用电故障。

当得知地下养殖室的增氧机运转情况不稳定时,欧阳文和唐湘源二话不说,蹲在增氧机旁测试电压,检修线路。地下室空间狭小潮湿,欧阳文和唐湘源头顶上还不时有水珠滴下,他俩却一丝不苟地排除故障,直至彻底解决问题后才站起身来。

“这家伙太娇贵了,处处都离不开电啊!”听到两人早饭都没吃,黄瑞锦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

当年红军进入井冈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井冈山精神: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井冈山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成为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在井冈山地区,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受井冈山精神鼓舞。

现在,吉安供电公司共有共产党员服务队59支,队员716名,党员占比93.42%。2020年,他们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895次。仅2021年一季度,他们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59次。其中,吉安供电公司本部有共产党员服务队6支,队员185名,2020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57次,2021年一季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8次;泰和县公司有共产党员服务队10支,队员131名,2020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7次,2021年一季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次。

每年春天,井冈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红艳艳的。怒放的花朵鲜艳生香,成片成片的,特别美丽。

“生活在井冈山,工作在井冈山,没有不自豪的。”队员们发出了如此感叹。

如今,国网江西电力(吉安)共产党员服务队为了党和人民的电力事业,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勇于吃大苦、耐大劳,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通过筑牢队伍、管理、服务这“三个基础”,开展“四化”服务等特色活动,变“等人上门”为“主动登门”,成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最亲近、最信任、最可靠的人,创造了与井冈山上杜鹃花一样美丽的另一种红色。

 

于都河畔深情依旧

江西是红色文化的起源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赣州瑞金成立。中国共产党在赣南等地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从赣州于都开始的。

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赣州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一度传为佳话。而赣南百姓支持革命,踊跃入伍,妻送夫,母送子……加入红军参加革命的不计其数,流传着各种故事。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长征路上,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发报机是红军队伍之间最好的联络工具。给发报机供电的,是一台重达68公斤的手摇发电机。长征开始时,军委派了一个128人的加强连保护这些设备。来自于都县的谢宝金和战友担负着保护发报机和发电机的任务。一开始,有8个人轮着抬着设备走,可随着连队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抬设备的人越来越少。过草地前,128人的加强连只剩下谢宝金、段九长和钟起汉三名战士。面对生死未卜的长征路,丢掉发电机,会走得更方便。“这可是红军的东西,不能丢。它可比我们生命都珍贵。”想到当初党的命令,谢宝金生出一股子豪气,毫不犹豫地背起发电机继续前行,到了雪山他背着发电机走,过草地时他想法子拖着走,无论何时都保护着发电机,并送到了延安,保证了部队信息的传递。当时,毛泽东称谢宝金为红军的“长征模范”。

用生命保护一台发电机,谢宝金的故事让今天的电网人深深震撼。随着国家发展,在这块长征出发的热土之上,电力得到了大发展,电网四通八达,已经从过去稀缺珍贵的宝贝,变成了须臾不离的能源。让电更好地服务于于都百姓,电网人更加珍惜自己的荣誉,时刻以这些英烈为榜样,不断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2012年3月,赣州供电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并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部建设和管理方案等8项制度,选优配强队员组成,相继实施了“赣供客家亲情服务法”、“四走进、四到位、四为民”等工作措施。各支共产党员服务队,不负重望,每次急难险重的表现,让百姓看到了当年苏区干部的作风和长征的精神。

“面对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我们更有理由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苑作用,将光明与温暖送到百姓手中。”这是的国网江西电力(赣州)共产党员服务队发出的口号。

“小郭,我家灯突然不亮了,能来看看吗?”

“没问题,我马上就过来,大妈,你一个人在家不要乱走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3年5月,国网江西电力(赣州)共产党员服务队郭荣飞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求助。老人反映家中突然停电,有病人需要取暖,不知道怎么办。

到了现场,郭荣飞被当时的情景惊呆了:老人的儿子下肢粉碎性骨折,卧在床上,小屋漆黑一片。

老人名叫刘福连。看着手足无措的刘福连,郭荣飞心里很难受。在为她家处理好用电故障后,他主动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在第二天为刘福连家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物资。“老人生活得好吗?”时刻成为郭荣飞心头的记挂。从此之后,郭荣飞时不时地主动上门,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不忘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并自费帮助他们更换室内的灯泡和老旧开关线路……这一帮就是8年。虽然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和老人早已亲如母子。

这事让还让郭芝飞私下里想了很久。这之后,遇到供区内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郭荣飞就留心一一记录下来,并特意做了本“亲情台账”。他把曾经帮助过的孤寡老人、低保户的微信放在手机里长期置顶的特殊微信群,时刻关注着他们的需求和动向。只要有人在群里说一声,郭荣飞就会马上赶去处理。像刘福连这样的老人在郭荣飞的“亲情台账”里还有许多。从第一次上门服务起,郭荣飞就把他们列为“亲情服务”的对象,经常性地开展走访服务,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有不少老人感动地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郭荣飞!”

比亲人还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赣州,每每提到郭荣飞,刘福连老人都会无比骄傲地说:“他就是我的另一个‘儿子’!” 其他老人也是连连伸出大拇指。而面对这一切,郭荣飞却谦虚地说:“当年我曾是一名‘人民子弟兵’,我在部队成长的,部队锻炼了我。现在我做保障电力工作,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和用户的关系并不止于报修电话里的一打一接,而是建立起‘家人’般的关系,把部队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通过电力这个纽带,紧密与客户联结彼此。”

郭荣飞从部队转业,脸庞黢黑,身板挺拔。作为赣州供电公司城北供电中心配电抢修班班长,他从事电力故障抢修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可以说,赣州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都遍布他的足迹。人们都说,在他的服务范围内,哪里有故障,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任何一个个小小的开关、一根根细细的电缆、一户户居民楼道里安装的电表箱,都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牵挂。

郭荣飞带领的团队担负着38平方公里62万人口的低压线路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加入共产党员服务队后,他主动加压,带领的抢修队在全省率先向广大用电作出“一刻钟抢修圈”的公开服务承诺。这个承诺不是随口而出,而是要看行动的。也不是开玩笑的,郭荣飞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众人监督之下,他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他不让自己退路,工作起来事事争先。每次外出行动,他把军人作风和苏区干部作风带进班组。他带的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队员自带鞋套、水壶、抹布和毛巾。在抢修过程中,队员要做到不随意挪动用户物品,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接用户一根烟。

2020年5月,在赣州市政府老旧小区线路升级改造工作中,郭荣飞全力配合改造施工人员开展路径交桩工作。他带领同事加班加点,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奋战在电力线路改造一线,累计更换低压分线箱12个、低压线路1200米、拆除125个废旧表箱和85个铁附件、更换电力井盖21个,整理不平整井盖23个、更换标志牌65个、拔除废旧电杆6根,为赣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电网力量,赢得了政府部门的好评。2020年,配电抢修班成功实现优质服务“零投诉”,客户满意率100%,用户亲切地称他为“抢修哥”。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给郭荣飞带来不少负担——胃炎、腰椎劳损,如影随形。尽管同事亲友多次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可郭荣飞总是这边说好,那边报修电话一响,就又抓起工具包奔向现场。

“施工前必须先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规范,不能因为线路不带电就忽视安全!”2020年10月13日,在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氮罐吊装作业施工现场,国网江西电力(赣州)共产党员服务队监督着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生产车间调整,需进行液氮罐吊装作业,向供电服务中心发来《110千伏虎七蓉线路下吊装工作联系函》,请求给予相关专业技术支撑。

供电服务中心收到用户请求后,立即与输电管理中心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后,确认作业地点为原110千伏虎七蓉线27号-28号杆段下方,该杆段线路不带电。但为防止发生临近线路感应电触电事故,应确保在吊装施工时,吊车吊臂与110千伏虎七蓉线导线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同时,作业期间施工方做好防止线路感应电的安全措施。10月13日下午14时,在施工方完成相应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后,开始进行吊装作业,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供电服务中心共产党员服务队全程在现场监护,直到14时40分顺利完成液氮罐吊装工作。

从第一时间上门进行现场勘察到施工现场全程监护,客户连连说:“没想到,没想到,供电服务就是好。”

清清的于都河,滔滔奔流,深深的革命情,源源不停。伫立于都河畔,侧耳倾叶: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号,树树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呀,几时人马再回山……缠绵不已、不断回环唱出的一送、二送、三送……最后到十送。当地百姓与红军依依相别,深深相念的民歌,似乎仍在轻轻回响。

当年红军长征出发之时,行军路线是严格保密的。于都县30万百姓对红军的行动极为支持,共同保守着这个秘密,才得以让八万多红军在三个晚上顺利渡过于都河。这正是红军与百姓鱼水深情的最好体现啊!也是革命思想深入人心的最好显示。

每次,面对红军出发地的于都河,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于都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都会心潮澎湃。

“新长征再出发,新电力再起航”——他们响亮地提出,长征精神就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电力的共产党员服务队就是要敢于吃苦,敢于冲锋。

在于都县城,百姓总能看见一辆疾驰的黄色抢修车、一支身穿“红马甲”的队伍,还有迎风飘扬的国网江西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旗帜。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抢修救灾、服务三农、爱心帮困……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梓山镇潭头村的富硒蔬菜基地远近闻名,当地居民的主要产业就是大棚蔬菜种植。在大棚投运前期,党员服务队第一时间走进村里,主动和种植户对接,全程跟踪大棚建设进度,有效缩减服务办电流程,确保电力建设走在大棚建设前头,及时组织人员为蔬菜园建设专用供电线路、安装配变。

“我们每月的用电量要2万多千瓦时,电力的可靠性对我们大棚蔬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年来多亏了你们党员服务队的护航,才有了我们大棚蔬菜基地今天的大丰收,谢谢你们了!”2020年9月5日,富硒蔬菜基地负责人邱瑞枝满怀喜悦地向上门服务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致谢。

从曾经的秃山野岭,到如今瓜果飘香的蔬菜基地,在共产党服务队的保驾护航下,潭头村的种植户逐渐脱贫。

每年,一到6月底,由于连续高温天气,梓山镇的农田都经常会出现干旱现象。为满足村民农灌用电需求,确保农田灌溉、农民增收,于都县供电公司结合当地农灌生产特点,以“灌溉到哪里,供电服务就到哪里”为目标,开通抗旱保电“绿色通道”,延伸服务到井口,为村民免费安装农灌用电设备,提供用电指导。

炎炎烈日下,村里田间地头都会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他们巡检供区线路、台区及农田排灌设备,加大供电设施的巡查维护力度,及时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做好抗旱保电工作。

“供电的服务就是好,抗旱浇水人家跑得比我们都急。党员服务队的同志经常主动来帮忙,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亮红晌午,他们都是随喊随到。这不,他们所长为了全村能够正常浇地,在地里已经连续忙乎了三天三夜,我们说起来,都觉得过意不去……”2020年5月22日,梓山镇下潭村村民曾素民谈起党员服务队为村民奔波忙浇地的事来,有着说不完的话。他旁边的配电箱内,管理下潭村台区的供电员工正在检查设备。配电房外的田间,白哗哗的井水正流向地里,滋润着干渴的南瓜苗。

冬天,共产党服务队也不闲着。于都县河坪蔬菜基地拥有核心示范蔬菜基地1420亩,蔬菜大棚58个,温控智能大棚1个,年产时令蔬菜9万余吨。每年进入11 月的农闲季节,当地气温持续走低,蔬菜大棚内的照明、温湿度自控等用电设备开始启用,用电负荷不断攀升。为确保蔬菜大棚冬季安全、可靠供电,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于都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每天为供区内的大棚蔬菜基地开展跟踪服务。

他们携带工器具一一巡检大棚内用电设施,着重检查灯具、导线、插座、开关、漏电保护器和浇灌排水系统等,更换老化和破损设备,第一时间帮助整改棚内接线不符合要求、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

“冬季阴雨天气大棚内潮湿,电暖保苗不要随意添加大功率电器,用电方面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拨打我们的电话……” 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还向农户了解用电需求,征询供电服务意见与建议,发放安全用电常识宣传手册,并结合蔬菜大棚用电现状,现场讲解安全节约用电事项及应急处置办法。看到基地大棚内绿意浓浓,莴笋、花菜、黄瓜等多种蔬菜长势良好,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每年农历春节临近,进城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乡村用电问题就显了出来。共产党员服务都要提早想到前面,为让百姓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国网江西电力(赣州)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多支队伍顾不得休息,一个个地打听有哪些进城务工人员回家,并将掌握的用电信息和返乡日期建立档案。他们组织人员提前入村检查,重点排查消除用户家里的导线、开关、漏电保护器等设备因长期未使用,易受潮温、锈蚀、灰尘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他们走村入户张贴、发放安全用电宣传单,讲解安全用电常识,提醒村民春节期间安全用电。

2021年2月10日,家住梓山镇潭头村的村民曾小明,回家过年,看到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在他家附近工作,十分惊讶:“我这前脚刚进门,你们供电公司就上门服务来了,真是‘服务零距离’啊。家里的电器很久没用,你们检查了,我过年也就放心了。”

赣州地区是江西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在2019年公布的21个省级贫困县名单中,赣州独占8个。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供电分公司挂点贫困村(行政村)39个,其中定点贫困村27个,援助(延伸)帮扶结对贫困村12个,是国网江西电力挂点最多、帮扶最多的市级单位。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供电分公司派出了21位驻村第一书记。温先玲、袁小红等驻村第一书记将苏区干部好作风带到工作中,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933年,毛泽东写的这首词《菩萨蛮·大柏地》中提到的大柏地就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约30公里处。当年,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首次打了个胜仗。胜利激发了毛主席的的创作热情,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流传开来。

赣州市代管的瑞金市曾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被誉为“红都”。国网江西电力(赣州)瑞金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田生2015年来到瑞金市大柏地乡院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院溪村全村94户414人还未脱贫。院溪村的弓礤小组在距离村部十多公里外的山里,山上30多户村民中有6户是贫困户。

刘田生的爷爷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当年,他在危难之际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刘田生说:“当年爷爷为之牺牲的事业,不就是为了人民谋幸福吗?我老家的村子里和院溪村还有不少革命后代,看到他们,我就感觉自己更有责任帮助所有的贫困户脱贫。”

那时,到山上的路还未开通,山坡又陡,全是砂石,车子走不了。刘田生就骑上摩托车顶着烈日往山上开。火辣辣的太阳直射下来,他的背后很快湿了一片。来回骑车,他本来就粗糙的皮肤更是被晒成了黑红色。

如玉带一般的319国道穿过村子,这条路为村子注入了现代气息,而站在山头望着盆地里的村庄和远处的森林,“贫困”两个字却一次又一次让刘田生难以平静。他先是利用行业优势,募资立项,先后为院溪村的院圩、流天、陈坑等6个村民组新装变压器6台,架设10千伏线路3.6公里,0.4千伏线路15.8公里,三相四线沿墙线路22,9千米,新装电表箱505只,使院溪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动力电,累计投资达300多万元。

刘田生还为院溪村36户贫困户申报了市级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每户可连续三年获得分红资金3000元。他又通过引进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5多万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田生特别注重村里电的安全使用,他组织自己所在单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到贫困户家里整理线路,并为线路钉上了线槽,还全部将原来的斜拉小开关改造为新型安全插座,装上了漏电保护装置。在安全用电隐患排查时,刘田生看到上温坑村民小组贫困户肖福生家里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室内电力线路凌乱,刘田生第一时间帮他家重新整改了线路,还为线路加装了塑料扣板。

“人的转变,才是脱贫的关键。”刘田生对此深有感慨。贫困户朱建昌,60多岁了,妻子患有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朱建昌家里乱糟糟的,他本人也整日无精打采。刘田生记在心里,就时常去他家走访。

“建昌啊,我们都是本乡人,要想富,不能总靠政府低保,得自己做点事儿啊。”朱建昌乜斜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刘田生没有生气,围着屋子转了一圈,把他家里的情况收在眼底。刘田生组织人给朱建昌送来床、家具,还把他家的房子粉刷一新。

尽管朱建昌一直一言不发,可刘田生的做法他可看在眼里。“建昌啊,本乡人,有什么话好说。你看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出来,能办的我们都会办,没有过不去的砍儿……”一次,又一次,刘田生这么关心自己,朱建昌慢慢变了,喜欢说话了,人也开朗起来。2016年,他把自家田租给了合作社,自己也去打工了。

刘田生的家乡是有名的万亩脐橙之乡。早在20年前,刘田生就在瑞金市黄柏乡政府果茶站担任过站长,选土、种苗、施肥、打药、修剪……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可谓如数家珍。主意一定,刘田生开始了行动。他走进种植果树的贫困户家中,一一了解种植情况。尽管对果树种植有一定经验,但为了慎重,他还是一次次跑到瑞金市果业局去请教,还把一些资料复印回来,认真研究后再到贫困户家里对照观察。“真想不到田生还是个果业行家咧。”贫困户听到他的讲述,大为惊奇。

春天来了,正是果树载种的好时节,刘田生为了让贫困户树立起信心,就抓住时机,动员带领贫困户陈东发、陈水洋、陈海斌等一起到自己家乡去观摩、学习,他们前后去了好几次。他还请种植大户来村里实地指导如何选种苗、施肥、打药、修剪……当面传授种植脐橙的好点子、好方法。他又请来果业局的技术人员到村里,走到地里宣传种植知识。

慢慢地,村里贫困户种植的脐橙果质变好了,产量提高了,不再愁销售了。这样一来,村民中原来种脐橙的想种得更多,原来没种的也生出了想种的念头。

院坑村民组的贫困户陈东发,以前只种植了10来亩脐橙,规模不够,收入有限。现在,看到刘田生对果树种植这么重视,他就扩大了种植规模,一下又新种植了10多亩新品种纽贺尔。2017年,陈东发种植的脐橙大丰收。客商看到他家的产品外表品质好、果实好、口感好,都抢着收购。他这项收入一下达到10多万元。陈东发不仅脱了贫,还高兴地买了小轿车。第二年,他种植的脐橙还未采摘,就已有客商以高价全部预订了。

现在,院溪村的脐橙种植面积加起来达到了1000多亩。通过科学种植、改换品种,一年下来,脐橙种植户平均可增收10多万元。脐橙种植已真正成为院溪村的一个新产业,并推动着村民致富。

除了种植脐橙,院溪村村民还种植油茶。刘田生深知山区油茶种植的益处,他一方面争取得到了国家补贴(每亩补贴200元),一方面一户户地去仔细查看调研,还请乡林管站技术人员来村里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技术。慢慢地,院溪村贫困户种植的油茶变了模样,全部达到了技术要求,得到了国家补贴。村里30多户村民种植了油茶,种植面积也达到了800多亩。

院溪村本就有利民药材种植厂,这个厂已办了很多年。但厂子规模不大,2016年该厂打算增加药材种植面积。一听到这个消息,刘田生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他赶到厂里,了解情况,与厂里协商,采用农户出让土地,参与分红等方式与药材厂开展股份制合作。他又深入农户家里宣传股份制合作的益处。最终,利民药材种植厂最终顺利地与安下村民组和弯子村民组村民签订了20年的土地租用合同,共征地200多亩,完成了扩建增种任务。现在,院溪村的村民通过征地,再通过到厂里就业,又有了一份收入。共有13户贫困户在药材种植厂工作,男劳力平均每天收入100元,女劳力每天收入70元。

如今,院溪村的各种种植、养殖业都跟了上来。刘田生通过两个产业合作社:利民药材种植合作社和心连心种养合作社带动了村民的脱贫致富热情。现在,利民药材种植合作社种植牛樟达以1200亩,红豆杉30亩,金银花250亩。而心连心生态种养合作社,种植白苦瓜120亩、甜百香果40亩、淡水虾种苗养殖20亩,吸纳贫困户13户就业。

弓礤村民组贫困户谢世昌,是老红军的后代,今年60多岁了,自己有病,妻子心脏也不好。因为家里贫困,儿媳妇生了女儿后就走了。这对老夫妻俩和儿子是个沉重的打击。2014年,他家享受移民安置政策,从山上搬到了山下,来到了国道边安家。可是贫困如影子般地跟着他们。

为了帮助谢世昌的儿子振作起来,刘田生给他在浙江介绍了一份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刘田生还为谢世昌办了健康扶贫手续,医保看病90%的钱都可以报销了,一下减轻了他家的负担。

谢世昌从2016年开始种植油茶,共种了5亩。可他家的油茶生长得非常不好,谢世昌有些心灰意冷。刘田生专门到市里请了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到村里,还陪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辅导油茶种植技术。每次,他都忘不了到谢世昌家种植油茶的山上。他的举动,让谢世昌非常感动。学到了技术,心里有了底,谢世昌一下子又种了15亩油茶。后来,谢世昌又种了白莲、油茶、水稻。渐渐地,他家日子变好了,他的心情也好了。

2018年2月,江西对6个县(市)退出贫困县进行公示,其中就有瑞金市。6月,迎接脱贫“国检”之时,谁也没有想到检查组抽到的竟然就是院溪村。 6月26日,国家第三方评估组来到了院溪村。检查组到村之前不打招呼,到了不要陪同,20多人深入贫困户家中一一走访,四处查看、拍照……一天又一天,三天检查下来,结果出来了——检查组专家认为,院溪村精准扶贫工作属于无任何差错、零问题,院溪村是群众对扶贫工作满意度最好的一个村。院溪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顺利通过了检查。

“国家对我们赣南和苏区陆续出台了许多帮扶政策,这是对赣州的支持。所以,我们共产党员服务队更要把工作做好。”为了让赣州地区的百姓体会到共产党的深情,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策应国家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战略,先后策划开展了“客家亲情服务”“一刻钟抢修圈”“三快”抢修(上犹县供电公司)、“四对接、八走进”(兴国县供电公司)、“电企联动”(南康区供电公司)等为民服务专项行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9年以来,国网江西电力(赣州)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完成各项重大保电任务,在宁都、兴国、于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几年,赣州供电公司有7个集体和50名同志先后获得省公司“优秀党员服务队”“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员”称号。国网江西电力(赣州)瑞金市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国网江西电力(赣州)南康区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分别获得国家电网公司“金牌服务队”“优秀共产党员服务队”称号。

当年,在赣州地区,中国共产党引导、团结百姓,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如今,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这面旗帜,就像进军的号角,前进的风向标,展示着当代共产党员的风采。

 

为了工人运动之地工业的发展

萍乡市,是江西省西大门,东与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株洲市、北与湖南省长沙市接壤,素有“湘赣通衡”“吴楚咽喉”之称。萍乡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6年12月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2年9月,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萍乡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也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现在,萍乡形成了以煤炭、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陶瓷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钢材、电瓷、工业瓷、烟花鞭炮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煤炭产量占江西省的40%,钢材占30%以上,化工填料产销量占全国70%。萍乡的电瓷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低压电瓷在全国市场占有率60%以上。萍乡是江西有名的重要工业城市,也因如此,这里的供电特别重要。

不说国网江西电力(萍乡)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日常工作,单听了他们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和之后为医院服务、为保障工业生产的故事,就已让人敬佩不已。

2020年农历春节,是令国人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见证了白衣天使、警察、社区人员等的担当和作为,更见证了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真心。

“党旗在,光明在。”这句话,当时就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人们不安的内心。2020年1月22日,江西省萍乡市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被列为定点救治医院。萍乡市安源区供电公司的防疫应急保电任务再次升级,他们成立了临时行动小组,以确保供区内第二人民医院和卫健委的正常用电。

都知道病毒可怕,不能乱走乱逛;都知道健康第一,生命重要。

可在这样的时刻,共产党员不上,谁上?国网江西电力(萍乡)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邬忠元主动请缨:“第二人民医院和卫健委都是我负责的片区,电力设备我熟悉,我请求加入临时保电小组。”同样是党员的卢培芳也坚定地举起了手:“我就住在附近,比其他人方便。”他二人就这样成了重点保电区域的“客户经理”。

每天早晨5时30分,天还没亮,邬忠元、卢培芳就会戴着口罩出门,沿着10千伏丹江街1号、2号线一段段地巡视。他们深知,这两条线承担着医院和卫健委的供电负荷,千万不能出任何闪失。巡完线,他们还要到第二人民医院的配电房走一圈,确认设备无异常才能安心离开。临进家门,他们要赶紧换下工作服、脱下口罩、在院子里洗手,将一整套消毒工作完成才能进家门。这是他们一天要做上4次的规定动作。当其他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刻,邬忠元、卢培芳把“客户经理”的分量就看得更重了。无论是线路的熟悉程度还是与医院用电管理人员的接触,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最合适的人。

邬忠元每天早出晚归,比平时上班还要忙。妻子问及,他都轻松地笑笑说:“所里外地人都回家过年了,值班我多轮几次,你们在家做好防护,不要随意出去给政府添乱。”说罢,他又朝着第二人民医院的方向走去。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邬忠元日复一日的密集“值班”,让妻子犯了疑。正月初二晚上11点,当邬忠元做完当天最后一次设备检查,伴着第二人民医院亮堂的灯光回到家时,殊不知妻子已早早地在客厅等着他。瞧见丈夫在院子里精细的消毒操作,她焦急的心更增了几分忐忑。邬忠元一进屋,妻子问:“你到底值的什么班?要早出晚归这么多天,还要这般消毒?”邬忠元知道再也瞒不住,高声说:“我的值班很重要!二医院是定点救治医院,是我的责任区,我必须确保医院的正常供电!”听完,妻子噙着泪水,赶紧倒了杯热水递给邬忠元,嘱咐他:“你要注意做好防护,家里有我,你安心工作!”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更大的动力,看到治愈者出院时灿烂的笑容,当得知1月27日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对医院治愈确诊患者予以通报表彰时,邬忠元和卢培芳如释重负,相视一笑:“值了!我们的值班值了。”

自2020年1月25日起,萍乡供电公司针对全市6家疫情定点医院、15家发热门诊用电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将重点医疗机构纳入24小时供电监测范围,制定“一户一案”保电应急预案。共产党员服务队全体成员在做好自身防护之时,加大对医院配电户及专用变压器室设备运行状况巡回检查力度,以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为“生命线”保电护航。

2020年2月3日,源南供电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李智彪接到芦溪镇政府紧急任务,将在东阳村原嘉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新增疫情监控隔离观察点。

“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挂断电话后,李智彪立即布署,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和抢修人员兵分两路,一路进入现场东阳村原嘉鑫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勘查,制定施工方案,一路去领用需配备的物资,并连夜联系工程所需物资运送到施工现场。次日上午8时,施工现场火力全开,分秒必争,连续奋战7个小时,他们安装电能计量1台,更换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新架设电缆150米。随着调度员下达合闸操作指令,送电一次成功,他们圆满完成了芦溪县新增疫情监控隔离观察点可靠接电任务。

1月23日晚,金山供电所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冒雨为昌栗高速上栗东出口防疫检查点架设临时用电线路,安装临时照明设施,并告知防疫检查工作人员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和客户经理联系方式,助力疫情“防火墙”关口前移。2月3日,排上供电所迅速响应联防联控工作部署,奋战9个小时完成排上镇16个疫情监测点临时通电任务,并安排24小时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保电服务。2月4日中午,腊市供电所接到镇政府来电,当天天黑前务必做好腊市镇明塘村五个出口监测点的接电工作。党员服务队队员迅速到达,以最快速度完成腊市镇明塘村五个疫情监测点的接电工作,及时切断疫情传播通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客户服务中心的彭玉萍是高压客户经理,也是一名预备党员。疫情防控中,他主动申请值班,和其他同事一起到各高压配电室巡回检查。“这几天有不少企业用户打电话来问电费账单,为了方便他们交费报账我得尽快送,时间紧急,但是我们的服务质量不能下降。” 2月3日,正值电费发行日,彭玉萍对着电脑逐一核对数据,分析用电情况,整理好材料,与客户通过电话后,便立即驱车前往企业送电费账单。在此期间,彭玉萍对沪昆高铁、南昌铁路等十多家重要企业开展用电检查。

2020年大年初三晚上,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茶亭村茶亭十组配电台区连续出现电缆发热、开关频繁跳闸等现象。为了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用电,高坑供电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许雪春把供电修复时间定在了当晚零点,并通过用电微信群告知该台区153户居民。许雪春说:“大过年的,作为一名电力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保障供电!我是所长又是支书,我先上!”这一句话掷地有声,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所长,算我一个!”“我加入!”所里14名员工积极响应。在许雪春的带领下, 高坑供电所15人分成三个小组,在凛冽寒风中历时2时15分完成了既定抢修任务。

2月5日,六市供电所接到了高洲乡用户故障报修电话,副所长兼支部副书记李洪炎没顾虑太多,进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高洲乡恢复台区供电。从农历除夕开始,故障抢修,乡镇卫生院、疫情监测点检查保电,李洪炎都是冲在最前面。李洪炎说:“病毒传染性这么强,说一点儿不怕是假的,但比起我媳妇儿,我们这点危险不算什么!”原来,李洪炎的妻子是莲花县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急诊医护人员,当时正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疫情面前,他们夫妻虽然战场不一样,但担当却始终相同。

疫情发生后,萍乡市、县供电营业厅暂停营业,但供电服务不能停止。国网江西电力(萍乡)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城南供电中心营业班副班长向云星,主动承担起每日到营业厅值班的任务。她的家在萍乡市湘东区,要坐公交通勤。但是,疫情期间公交停运,她索性就带上泡面干粮住在单位宿舍。在疫情防控最严竣的农历正月前后,她连续34天坚守岗位,处理居民业扩新装、线上办电的流程,协助办理故障换表。

疫情期间,供电企业对确无用电数据的企业实行基本电费减免政策。为扩大优惠政策覆盖面,向云星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摸底了解企业复产日期、用能需求等,并在线受理和指导办理用电暂停业务。2020年2月21日,她在网上国网App “刷”到一张工单——江西行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申请暂停恢复。她立即通知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当天上午就抵达现场,现场办理复产企业的用电需求。在此之前,她已经为该公司减免了停产期间基本电费,为该公司节省电费10934.56元。仅2020年春节期间,她累计为10余家企业办理暂停业务流程,减少客户用电成本10多万元。她还自编自导4期用电小视频,指导客户在家交电费等知识。视频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均被转发,阅读量过了十万。她本人被称为“网红”供电小姐姐。 

自疫情发生以来,防护服、口罩和消毒剂等防护物资供不应求。萍乡市兴科盛化工有限公司就是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他们计划投资50万元转型生产84消毒液、酒精等防护用品。3月10日下午,该企业通过电话向湘东区供电分公司腊市供电所客户经理罗雪丰提出新装用电申请。了解情况后,国网江西电力(萍乡)供电公司腊市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迅速赶赴现场勘查,协助客户检查厂区内的供电线路和设备运行情况,在确保具备装表条件的情况下引导客户通过网上国网APP申请办理新装用电业务,并为该企业开通绿色通道,以“先办理、后补材料”的方式压减企业办电流程。3月11日上午,党员服务队完成装表送电,为企业复工生产用电装上了“加速器”。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政府要求在东桥镇与湖南省醴陵市清江水、沈潭两乡镇交界处、东桥镇与广寒寨乡交界处以及东桥镇与湘东区排上镇交界处等地,建立8个临时疫情防控检验关卡点。为确保关卡点供电设施正常运转,萍乡市湘东区供电公司出动23余人为临时检验关卡点和临时帐篷施放电缆,提供电力保障。这23人皆为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他们共架设临时线路760多米,安装漏电保护器8个,及时将所有关卡点的供电设施全部安装到位,保证了疫情防控人员的取暖、饮水以及生活照明。

危难时刻见身手!疫情防控期间,共产党员服务队经历住了考验。而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后,他们为了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又一次走在前列。 

“眼下正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期,我们开展线路带电作业,既可以保障企业生产,又能让客户生活用电不受影响。”2020年3月14日,萍乡市上栗县供电公司接到上栗县富东建筑有限公司复工送电申请。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客户生活用电和企业复工复产用电实际,上栗县供电公司综合衡量,在天气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即刻安排党员服务队开展配网检修、抢修和电源点搭接等工作,并坚持“能带电不停电”,解决企业的用电难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萍乡供电公司的69个基层党组织,12支共产党员服务队,3支共产党员突击队,478名一线党员整装待命,火线出击,积极投身抗疫保电战场。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萍乡供电公司共划分党员责任区26个,出动服务小分队30余个,抢修车78台次、应急发电车3台、发电机5台,确保了11个防疫监测点、6家定点医院15个发热门诊及5家防控用品生产企业、2家其他重点用户的用电。他们的行动彰显了“支部就是堡垒、党员就是旗帜”的先锋作用,吸引了27名疫情防控一线员工递交入党申请书。

“供电不断、工作不乱、服务不止”,这句话真实地体现了当时国网江西电力(萍乡)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情况。将党旗插在了防疫保电最前线,让党旗飘扬在复工得道的最前沿,他们用忠诚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光明。

正是因为他们奔走在疫情防控的保电一线,疾驰在防疫隔离点的抢修一线,赶赴在供电服务的保障一线,才为这个工业城市和地区的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更为当地百姓众送去了光明。

 

尾声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红色的土地万年长……”写这篇文章时,我的脑海里时常涌现出《江西是个好地方》这支歌曲。我了解到,到2020年年底,国网江西电力已有共产党员服务队375支,队员近7000人,其中党员5321人,党同占比达到77.15%。而我所写的这几支党员服务队,仅仅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小部分。

江西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好,更因为这里有红色的基因、绿色的生态,因为这里有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奔忙的身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从井冈山到于都河,再到赣江沿岸,这里的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政治灵魂高尚,他们以自己的服务和行动,为这片红色热土增光添彩。

这些红土地上的“电管家”“电保姆”,让高举的党旗充满了正能量、凝聚人心、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了件件看得见的事情之上。

在我看来,他们就是英雄。

他们在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与传统的赣鄱大地之上,继承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光明与温暖,将共产党员的称号一次次擦亮。他们如杜鹃花开放在这块红土地上,如繁星成就了这块星空的壮丽。

他们传承红色基因,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以服务为根本目标,实现了与党的宗旨一致。人民电业为人民,他们用心用情解决百姓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坚定的信心、不懈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心里踏实!

作品展示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