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逐日梦想
我的逐日梦想
作者:张智锋
自从参加了首届工业文学大赛,便自然关注起大赛的相关信息,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手机微信里不断增长的投票数字和评论留言,表明我的电影剧本《逐日》已被众多的网友看到和喜欢。看着一个个投票累积起来的数字,读着一段段坦诚真挚的评论,我深切地感受到天南海北的人们对电力工业的充分肯定,也体会到了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对我文学创作的奖赏和馈赠,我的心情沉甸甸的,既感激感谢,也期待梦想,希望能把剧本早日搬上银幕。
《逐日》讲述的是中国电网人克服重重困难,以夸父逐日精神,把特高压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向世界的故事。创作背景并不复杂,我学的电力专业,工作在电力单位,对电力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国家电网公司建成1000千伏特高压,如石破天惊震撼世界,成为全球唯一,并有30多项技术规范成为国际标准,还带动了国内300多家企业参与制造的特高压产品走向世界。用郎咸平的话讲,美国电力系统讲中文,只因特高压标准在中国,可见国家电网公司的贡献是巨大的。面对如此成绩,作为喜欢文学的电力工作者,我怎能无动于衷。讲好电网故事,讴歌电网情怀,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力,让伟大的工业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去努力拼搏,我立即着手了《逐日》创作。
之所以用《逐日》命名,是联想到了“夸父逐日”神话故事。夸父为了人类追赶太阳,倒下了化作高山,手杖化成生命的绿洲。国家电网公司为实现能源革命转变,顶住非议,不屈不挠,建成了特高压电网,又谋划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样的伟大壮举何尝不是夸父逐日的再现呢。其实,我国工业也是如此,高铁、桥梁、航空航天、无人机战斗机等等,一个个重大工程震撼登场,一件件镇国大器惊艳亮相,一条条世界纪录被不断刷新,不由得让国人发出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惊叹。这些伟大成就,用简单几句忠诚祖国、无私奉献、特别能吃苦、赶超一流等口号是无法揭示其精神实质的。我以为唯有以“夸父逐日”可比拟。中国工业正是承继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气魄,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巅峰跨越。因此,夸父逐日精神是民族之魂,也是中国工业之魂。
《逐日》塑造了一群生动的人物形象,男一号何旭东是国家电网人的典型代表,女一号冯玉岚是恪尽职守的记者。还有固执的专家学者、贪财图利的私人老板。安排段少云这个角色作为环保执法大队长,是为了见证雾霾的治理过程。为了配合国际化,引入了外国人士。故事以何旭东的事业线和感情线交织展开,事业线贯穿了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的重大工程和事件,如特高压建设、电网仿真计算、申报国际标准、海外投标中标、启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等等。为了增强剧本的可观赏性,参考院线电影模式,采用虚构和夸张手法,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虚构了超级病毒,为了渲染营造紧张氛围,设计了超市恐慌抢购和持枪战士以及军队直升飞机。面对灾难,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电网人挺身而出,化解危机,俨然大片中的英雄形象,其层层递进的紧张情节,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在《逐日》创作中,对于场景的设计,既考虑了所要表现的内容,也顺应了观众丰富多彩的审美取向。以往人们对电网的了解仅停留在“三根线连两个变电站”时代,本剧另辟蹊径,以电力调度为切入点,场景多次出现调度大厅巨型显示屏和庞大的电脑的操作系统,表现了电网技术的复杂性,也透射出电力调度的庄严神秘感。主要外景在两个城市,选择玉门市是为了表现石油枯竭后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实现了电源清洁替代。选择北京市是为了展示防治雾霾实施电力替代的成果。为了表现国家电网国际化进程,选择了纽约时代广场和巴西的圣保罗广场,加上激情桑巴,以彰显“走出去”的必胜豪情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场景里既有城市雾霾的昏暗压抑,也有太行脊梁的雄奇阳光,故事从旭日东升开始,到夕阳下结束,全剧在时空上一直处于“逐日”之中。
我的《逐日》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反复听取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尽管主题线索没有改变,但场景和情节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整和变换。我的思想也经历了无尽的煎熬,在改稿最艰难时刻,甚至有付之一炬的冲动。然而,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呼唤,“创作《逐日》为何做不到‘逐日’?逐日精神意义何在?”我顿时幡然醒悟,振作精神,梳理思路,继续创作。为了反映河西走廊新能源发展的真实情况,我走进大漠,感受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雄浑,更看到了现实版的“逐日”景象,那一片片光伏板跟着太阳自动旋转,接收来自太阳的能源,这才是真正的科学“逐日”。或许是受光伏板追日的启发,我突发灵感,一鼓作气,杀青付印。
首届工业文学大赛即将落下帷幕,“中国制造2025”却已杨帆起航,中国工业需要逐日精神,中国制造需要像夸父一样的大国工匠,我更需要借助大赛平台吸取智慧,实现我的逐日梦想。